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在线,欧美精品亚洲日韩久久,欧美日韩亚洲区久久综合,9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

      歡迎登錄郟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著名人物
      更新日期:2024-05-11

      1.張良。字子房,西漢名臣,郟縣張店村人。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先韓人也。祖父開地、父親平,在韓國為相48年。秦滅韓后,作為韓國貴族子弟的張良身懷喪國亡弟之恨,散盡家財,交納天下豪杰,后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錐擊秦始皇。事情失敗,隱居下邳。公元前209年率眾響應陳勝起義,后在沛城遇到沛公劉邦,“忠韓佐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終于在公元前202年,輔佐劉邦成就西漢大業(yè)。后功成身退,托疾隱居于東昏(今河南蘭考縣)西南的白云山,后無疾而終,史稱“古今第一完人”,尊稱“謀圣”。

      2.韓氏父子(韓千秋、韓延年)。韓千秋,西漢名將,潁川郟城(今郟縣)人。西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千秋為濟北相,武藝高強,有英雄之譽。南粵王太后請求歸服漢朝,其相呂嘉作亂。千秋請纓說:“以區(qū)區(qū)南粵,又有王應,獨呂嘉為害,愿得勇士三百人必斬嘉以報。”武帝遣千秋將兩千人往。千秋兵未至而呂嘉遂反,殺害南粵王、王太后及漢朝使者,立趙建德為王。千秋兵至,破數邑,呂嘉用計開道給食,誘其深入,然后攻而滅之。武帝說:“韓千秋雖無成功,亦軍鋒之冠。”蔭其子延年為成安侯。

      韓延年,武帝天汗二年(前99年),以校尉隨李陵北征,抗擊匈奴侵擾。以步兵五千,又無后援,抗擊匈奴八萬騎兵,兵敗,陵與延年帶十余人突圍,敵騎數千追趕,陵降,延年戰(zhàn)死。韓千秋父子事跡錄入《史記》卷一百七十四。

      3.銚期。字次況,東漢名將,今郟縣安良鎮(zhèn)王小臺村人。其父銚猛,曾經擔任桂陽太守,父死后,銚期為父服喪三年,鄉(xiāng)里都稱贊期孝順。期容貌絕異,矜嚴有威,侍母至孝。光武征戰(zhàn)潁川,辟為屬官。后隨光武南征北戰(zhàn),屢建功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拜為虎牙大將軍。光武即位后封銚期為安成侯,食邑五千戶。建武五年(29年),擔任太中大夫之職。不久,又調銚期任管轄宮廷禁衛(wèi)軍的衛(wèi)尉卿。建武十年(34年),病故,謚為忠侯。《后漢書》列傳二十卷有傳,并入《中國歷代名人大辭典》。在世界文化遺產京劇的傳統(tǒng)經典劇目里,以銚期父子的故事演繹而成的劇目有五個:《鬼神莊》《草橋關》《上天臺》《打金磚》《黃一刀》。在世界戲劇史上,以銚期父子的故事演繹而成的京劇傳統(tǒng)經典劇目《打金磚》與世界四大悲劇之一的《馬克白斯》并肩而立,被譽為“中國古典戲劇的《馬克白斯》”。

      4.臧宮。字君翁,東漢“云臺二十八將”之一,今郟縣冢頭鎮(zhèn)人。少為縣亭長、游徼。后組織人馬加入綠林農民起義軍。在下江軍任校尉,光武征戰(zhàn)江陵隨光武作戰(zhàn),諸將多稱其勇。光武察宮勤力少言,甚親納之。宮從破群賊,數陷陣卻敵。光武即位,任侍中騎都尉。建武二年(26年)封成安侯。五年,遷輔威將軍,七年,更封期思侯。十一年(35年),任廣漢太守。十三年(37年),封酂侯(在今永城酂陽)。十五(39年),封朗陵侯(在今確山),被召回京,以列侯名參與朝政。十八年(42年),任太中大夫。永平元年(58年)卒,謚為愍侯。《后漢書》列傳十八卷有傳。

      5.孫處約。字道茂,今郟縣白廟鄉(xiāng)人。貞觀五年(631年)官拜校書郎,主要職責為修撰梁、陳、周、齊、隋五代史。永徽元年(650年),應詔舉射策甲科,授著作佐郎。后被調任為禮部、吏部員外郎,弘文館直學士,考功郎中等。乾封二年(667年),成為司成館少司成。生前修撰的著作有:《周史》《續(xù)貞觀實錄》;著有《文集》三十卷。其墓志現藏洛陽博物館,傳入《舊唐書》卷八十一。

      6.馬燧。字洵美,唐代名將,汝州郟城(今河南郟縣)人。出身武將世家,為馬服君趙奢的后裔。曾祖君才,官至武侯大將軍,祖父馬珉曾經擔任武則天的左右鈐衛(wèi)參軍。父親馬季龍精通《孫武兵法》,曾中舉明兵法科,官至嵐州刺史、幽州經略軍使。馬燧因其出色的軍事才能躋身于中國古代百位著名將領之列,被譽為孫子兵法的作戰(zhàn)謀略和戰(zhàn)法運用的典范。貞元五年(789年)九月,唐德宗頒《令中宗以后功臣凌煙閣詔》,馬燧的圖像和題贊懸掛于凌煙閣。貞元十一年(795年)八月,馬燧去世,享年七十歲,他的靈柩從京城被移至郟城縣臨汝鄉(xiāng)石臺里(今郟縣龍山街道)安葬。德宗停朝四天以哀悼,并下詔,命京兆尹韓皋監(jiān)督保護馬燧喪事的舉辦,繼位的吳王李獻任吊祭贈赗使臣,封贈太尉,賜馬燧謚號為“莊武”,入《中國歷史名人大辭典》。馬燧后裔聚居的渣園鄉(xiāng)馬鴻莊村為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

      7、釋崇珪。俗家姓姜,唐代著名僧人,今郟縣人,其家世代為官,釋崇珪少年失怙,遂依僧寺為沙彌。十八歲時,因“經業(yè)蔚通”得正式剃度,與宰相李德裕、白居易友誼甚厚。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李德裕調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請釋崇珪擔任洛陽龍興寺住持。會昌元年(841年),釋崇珪在洛陽龍興寺圓寂,崇珪圓寂后,于唐會昌元年八月十日葬入佛塔,白居易為其撰寫塔銘。

      8.迺(nai)賢。字易之,西域葛邏祿氏,是元代著名詩人、書法家。元朝統(tǒng)一后,其家族定居郟縣。迺賢別號“河朔外史”“紫云山人”。“葛邏祿”漢語意為馬,故又名馬易之。先祖葛邏祿哈剌?與會紇等西域部族成為蒙古大軍的前驅,隨之進入中原。七十一歲卒后追謚武惠。墓地在今郟縣薛店鎮(zhèn)張武樓村西。迺賢曾任鄞縣東湖書院山長,官至翰林國史院編修。有《金臺集》《河朔訪古記》傳世。他的詩名遠播,深為時人所重。人們將他同會稽韓與玉(能書)、金華王子充(善文)、合稱為“江南三絕”。著名學者陳垣在《元西域人華化考》中評價迺賢“開后來俄國文學之先路”,在世界文學史也占有重要地位。朱昌平、吳建偉《中國回族文學史》列為專章介紹。迺賢的書法也卓然成家,他的《南城詠古詩帖》深受乾隆喜愛,收藏在故宮養(yǎng)心殿內。乾隆又囑吏部尚書梁詩正等主持,將其摹勒上石鑲嵌在今北京北海公園閱古樓,后收入《三希堂法帖》。啟功對迺賢書法評價很高。北京故宮還收藏有迺賢題畫詩手跡《題趙雍挾彈游騎圖》。

      9.月魯不花。字彥明,號芝軒,蒙古遜都思臺氏,元統(tǒng)元年進士,郟縣人,月魯不花是元代“最后”的蒙古族雙語詩人和書法家。月魯不花系元代四大開國元勛之一的赤老溫四世孫,赤老溫在少年成吉思汗被泰亦赤兀族追擊之際掩護其脫險,與博爾術、木華黎、博爾忽并稱「掇里班·曲律」(蒙古語,意為四杰),其家族世襲「答剌罕」之號,享有九次犯罪不罰的特權。祖父忽納任隨州軍民達魯忽赤,蒞治昆陽,忽納因愛鄰境郟縣風土醇美,遷居郟縣,遂世為郟人。其史傳載月魯不花未冠后隨在越中做官父脫帖木兒,師從安陽名儒韓性,為文下筆立就,斐然成章。鄉(xiāng)試第一名,會試第十五名,元統(tǒng)元年中進士后授臺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遷南陽府禳縣達魯花赤,他后做過監(jiān)察御史、吏部尚書、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順帝至正十四年(1604)浮海北上,途中遇倭船甚眾,力戰(zhàn)被俘,不屈而死。月魯不花著有《芝軒集》,傳入《元史》卷一百四十五。月魯不花以蒙古族漢文著作家載入蒙古族文學史冊,《全元詩》收入有他的詩作十一首。據《越中金石記》載其書法有至正十五年十一月的楷書《紹興路重修儒學記》《慶元路重修儒學記》和至正二十四年九月的《嵊縣學記》的篆額。

      10.李希顏。號愚庵,明代儒學家,今郟縣茨芭鎮(zhèn)薛高村人。幼年聰穎好學,博覽群書,播譽鄉(xiāng)里。元季不仕,懷信守度,孤介寡合,隱居自適。明初,太祖朱元璋聞其賢,手書征之為青宮侍從,延教諸王子。希顏師道嚴毅,教王子與民同法。諸王子有不服教誨者,嘗以筆管擊其額。太祖聞而大怒。時仁孝高皇后在側,問教以何書?太祖說:《虞書》《堯典》。高皇后勸慰說:“哪有以堯舜之道教爾子,反爾怒哉?”帝怒方消。希顏立朝風節(jié)巋然,傳聞海宇,授左春坊贊善大夫。太祖去世,建文帝立,燕王朱棣起兵,攻克南京,奪取政權,建都北京。希顏遂辭官歸里,優(yōu)游耕讀,以窮卒。其諫草、詩文雜制,皆散佚,有《大學中庸心法》等書傳世。李希顏《明史》卷一百三十七有傳。繪畫《盤車圖》現藏于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錄于《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高清原圖圖庫》中。

      11.王尚絅。字錦夫,明代文學家、詩人,今郟縣李口鎮(zhèn)人,因曾隱居讀書于郟縣西北六十里的蒼谷(yu)山的蒼谷寺,故別號蒼谷。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他正直廉潔,思維發(fā)散,補充了前人氣本論,與羅欽順、王廷相、楊慎一起構建了氣學,被后世稱為“氣學二王”之一。有《蒼谷全集》12卷傳世,傳入《明代傳記叢刊》。《蒼谷全集》收入《四庫未收輯刊》。

      12.王同。王尚綗之子,字一之,明嘉靖年間學者、書法家。汝州郟城(今郟縣)人。王同幼承家學,胸懷大志。嘉靖元年(1522年),弱冠中舉,授海州知州。王同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減免賦役,發(fā)展生產,藏富于民,開辦學校,教化百姓,禮儀興邦。由于政績突出調任隨州知州。王同晚年屏卻雜務,專心著述,有《謙忍圖說》《水感類集》《義方張集》和《樂園歸集》傳世。

      13.仝軌。字車同,號平山,今郟縣三官廟街人,其家族為女真族的一支后裔。康熙乙酉科解元,清前期著名學者、詩人。出身于書香世家。曾祖仝梧,明朝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至云南按察司副使。祖父廷舉,順治五年中河南鄉(xiāng)試解元。仝軌自幼聰穎惠敏,讀書過目成誦。“言行一軌,從學者日眾”,人稱“平山先生”。著名詩人王士禎把他介紹給河南巡撫徐青來,徐聘請仝軌主持大梁書院。著有《真志堂詩集》《真志堂文集》,其傳入清《國朝耆獻類征初編》卷405。仝軌故居在今郟縣縣城龍山街道三官廟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李松。號鶴汀,縣城西關人,兄弟三個,居長。咸豐五年(1855年),投軍河南義勇營。在河南、河北、山東追剿捻軍,積功升至藍翎千總。同治七年(1868年),隨左宗棠、張曜赴陜西,圍剿陜甘**暴動。后隸屬金順指揮。同治十年,在寧夏金積堡圍剿中,攻克蘇家燒房、王家疃有功,賞戴花翎,晉升游擊,授“密勇巴圖魯”稱號。同治十二年四月,在甘肅肅州塔爾灣戰(zhàn)斗中負傷。論功升為參將。光緒二年(1876年),奉左宗棠之命,隨副帥金順出關,參加驅逐英、俄豢養(yǎng)下的浩罕汗國阿古柏軍隊侵占新疆的戰(zhàn)爭,金順軍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攻克韓懷城。八月,乘勝克迪化(今烏魯木齊)、昌吉、呼圖壁各城。論功,升為副將,賞換“愛什藍巴圖魯”。十一月,參加收復瑪納斯南城。光緒五年(1879年),命以總兵記名,賞加提督銜。光緒六年,剿辦新疆西北叛匪,轉而進兵被俄國軍侵占的伊犁城。積功,奉旨以提督記名、賞給一品頂戴。后在將軍金順部下供職。光緒十二年十月,松歸郟探親,次年二月,病逝于家。

      15.牛子龍。乳名恒心,學名從云,郟縣冢頭鎮(zhèn)拐河村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牛子龍親率隊員潛入開封,將日偽開封警備司今劉興周擊斃。1940年5月,支持吳風翔等人打入日軍華北五省特務機關總部,槍殺其機關長吉川偵佐少將等五人。6月,派入將繼任吉川職務的皆川稚雄少將擊斃。7月,又派人在商丘陳家祠堂將日本顧問川島、教官岡田刺死。秋天,子龍派人在汴新公路上放置炸彈,炸死日軍宮奇少將以下一百多人。194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縱27旅80團團長,隨太岳兵團渡過黃河,開辟豫西根據地。12月中旬,任豫陜鄂軍區(qū)第五軍分區(qū)副司令員。1948年秋,準海戰(zhàn)役打響,奉命率地方武裝赴周口阻擊國民黨李彌、黃維兵團北援南竄。次年8月,隨大軍渡江南下。后任湖南衡陽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在剿匪戰(zhàn)斗中,曾指揮所部取得“七戰(zhàn)七捷”的突出戰(zhàn)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子龍歷任湖南軍區(qū)參謀業(yè)務學校副校長、軍區(qū)軍政干部學校校務處處長、湘潭專署副專員、省政協委員等職。1964年9月在湖南長沙病逝。

      16.吳秉一。又名吳風翔,郟縣薛店吳村人。自小讀私塾,習中醫(yī)。1930年參加紅三十六軍籌建活動。1933年在郟縣師范上學期間,聯絡進步學生,創(chuàng)辦課外學習班,學馬列主義,宣傳抗日救國。1938年在臨汝縣焦村王樓由中共河南省委青委副書記吳祖貽(開封人)、王永泉(郟縣人)介紹吳秉一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5月17日傍晚,吳秉一、王寶義等人擊斃日軍華北五省特務機關長吉川偵佐少將及開封憲兵隊長藤井治等5人,并繳獲部分重要文件。后來吳秉一先后在豫東、豫西組織抗日游擊隊、抗日剿匪軍,與日軍殊死搏斗。1946年吳秉一去延安學習,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習仲勛、鄧小平、賀龍等中央領導人的多次接見。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

      17.李國楨。郟縣安良鎮(zhèn)曹溝村人,中國著名陶瓷專家,他被稱為能“點石成金”“復活國寶”的陶瓷巨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上海工業(yè)實驗所工程師,1954年任輕工業(yè)部陶瓷處工程師,1956年在北京參加制定十二年科學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任中國硅酸鹽學會常務理事。1982年落實政策后主持全國陶瓷科研與管理工作。1988年退休,2000年病逝于北京。李國楨在半個多世紀的陶瓷科研生涯中,恢復了“五大名窯”,再現了“六大瓷系”,培育了唐山、邯鄲、淄博、宜興、醴陵、潮州、佛山、石灣等各大瓷區(qū)現代陶瓷科技創(chuàng)新的“五朵金花”,取得了我國“南青”與“北青”兩大青瓷恢復劃時代成就。他參與編著了《中國陶瓷史》,與郭演儀合著了凝聚他一生心血的巨著《中國名瓷工藝基礎》,一生發(fā)表論文60多篇,其中《中國白瓷的研究》《中國青瓷的發(fā)展和影響》兩篇論文先后被收集在美國陶瓷協會主辦的由著名陶瓷學家W.D.Kingery主編的《陶瓷與文化》叢書中。平頂山學院設立有以李國楨名字命名的陶瓷學院。

      18.祁建華。郟縣堂街鎮(zhèn)人。1948年祁建華畢業(yè)于劉伯承、鄧小平創(chuàng)建的中原軍政大學,后任西南軍區(qū)某部文化教員。他創(chuàng)造的《速成識字法》,八一電影制片廠以《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為題拍攝成教學片,《人民日報》1955年4月25日發(fā)表社論《普遍推廣速成識字法》,引發(fā)了全國第一次掃盲運動,對于鞏固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祁建華被譽為“繼倉頡之后的第二大文人”“中國第二大圣人”“當代倉頡”。祁建華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掃盲委員會副主任,2001年8月22日病故于郟縣。祁建華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職官志》。《中國當代教育實驗史》把祁建華創(chuàng)造的“速成識字法”劃分為初創(chuàng)(1948-1952)、推廣(1952-1957)、終止及余緒(1957-2000)三個階段,在第一章中作專章介紹。“速成識字法”選入《新名詞詞典》。中央教育電視臺《圓夢百年—中國義務教育百年紀實》第十六集掃除文盲專題報道了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2009年祁建華的“速成識字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的教育成果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輝煌六十年》中播出。

      19.馮嶺安。曾用名易泳,郟縣城關鎮(zhèn)南大街人。1945年考入西北大學,其間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翌年夏,西北大學遷西安后,他與進步學生一起舉辦學社,并主編《生活周報》,宣傳進步思想和解放區(qū)的情況。1948年底,嶺安毅然離開學校,冒著生命危險越過敵人的封鎖線,進入延安大學學習。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后,擔任延安大學研究員、西北革命大學學報編輯、西北行政委員會辦公廳秘書。1955年1月,任國務院秘書廳秘書。1973-1983年,先后任國家體委黨組秘書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臺灣省體育工作者聯絡處負責人、中央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處長、副局長、局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助理兼中直管理局局長等職。1983年4月,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20.崔鴻林。郟縣安良鎮(zhèn)王平莊村人。1962年,在許昌一高應征人伍。歷任戰(zhàn)土、宣傳干事、處長、副部長、長沙政治學院副院長,天津警備區(qū)副政委等職。1993年,被中央軍委授于少將軍銜。

      21.張國棟。郟縣冢頭鎮(zhèn)仝村人。1967年畢業(yè)于郟縣高中。1968年2月人伍至1983年8月,在北京衛(wèi)戍區(qū)警衛(wèi)1師工作,1983年8月至11月在北京軍區(qū)政治部工作,1983年12月至2001年4月在總政組織部工作,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先后任成都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任蘭州軍區(qū)政治部主任,中將軍銜。

      22.趙鐵錘。郟縣白廟鄉(xiāng)趙莊村人。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1993年任平頂山礦務局黨委副書記,1995年任平頂山管務局(平頂山煤業(yè)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副董事長,中共平頂山市委常委。1999年調任國家煤炭工業(yè)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副局長,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版權所有:郟縣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聯系電話:0375-5161058 網站標識碼:4104250001
      ICP證號:豫ICP備17048361號-1  公安備案: 豫公網安備 41042502000146號